你可能常在新聞看到「非農數據不如預期,美股大跌」、「非農就業大增,美元走強」這些標題,卻搞不清楚非農到底是什麼?為什麼它的公布時間會讓全世界的投資人緊盯螢幕?
非農就業(Nonfarm Payrolls)是一項由美國官方每月發布的就業統計數據,涵蓋美國九成以上的就業人口。
它的變化不只影響美國內需和生產力,更牽動全球金融市場與聯準會(FED)的利率決策。
本文將帶你了解非農就業的定義、數據內容、分類方式、發布時間與查詢路徑,並深入解析它對經濟、美元與股市的實際影響。
非農就業是什麼?一項總經數據卻牽動全球市場
非農就業數據是由美國勞工部統計局(BLS)發布,主要排除農業人口、NGO 員工與家庭雇傭等少數族群,統計私人企業與政府部門的受薪就業人口。
發布時間與調查方式
- 發布時間:每月第一個星期五(台灣時間夏令制晚上 8:30,冬令制晚上 9:30)
- 數據來源:針對約 12 萬家企業、2700 萬名員工進行樣本抽樣,以當月 12 號那週有領薪者為統計對象
- 涵蓋率:約佔美國全體就業的 90%,因此具有高度代表性
非農數據怎麼分類?從產業結構看勞動市場脈絡
非農數據依據 NAICS(北美行業分類標準)進行分類,劃分為私人企業與政府部門,再細分為商品生產與服務業。
類別 | 子分類 |
---|---|
商品生產 | 礦業、營建業、製造業(耐久財/非耐久財) |
服務業 | 批發/零售、運輸、公用事業、金融、醫療、教育、資訊、娛樂、其他服務業 |
政府部門 | 聯邦政府、州政府、地方政府等總稱 |
為什麼非農數據常常修正?
其實,非農初值只是初步統計。由於有些企業回覆問卷速度慢,統計局會在初報後的1個月與2個月,分別再發布一次「修正數據」。
影響因素:
- 問卷回覆率不足
- 季節性強的行業波動大(如飯店、旅遊)
- 使用 NBD 模型(出生-死亡模型)估算未回報樣本
這類修正並非人為操控,而是為了反映更真實的經濟狀況。
像是 2025 年 8 月的新增就業僅 2.2 萬人,遠低於預期與前期,背後其實就蘊含這些統計差異與市場落差。
非農數據對經濟與美元有什麼影響?
非農不只是就業數字,它反映美國整體經濟活力。
尤其對美國聯準會(FED)來說,是調整利率與貨幣政策的重要依據。
美元匯率的推力與壓力
- 數據強勁 → 預期升息 → 利差擴大 → 資金流入美國 → 美元升值
- 數據疲弱 → 預期降息或寬鬆 → 資金轉向其他市場 → 美元貶值
這就是為什麼每月公布非農的當天,外匯市場往往劇烈波動。
經濟信心與產業結構
非農數據也會細分各產業新增或流失人力的情況,例如製造業、教育醫療、運輸倉儲等。
這些細節可以幫助分析產業景氣與企業信心。
舉例來說,若整體數據成長但服務業下滑,可能表示內需消費疲弱。
非農就業數據哪裡查?官方管道與實用工具整理
想每月第一時間看到最新非農數據?以下幾個來源值得收藏:
結論:別再只聽「非農利多/利空」了!
非農就業不是只看一個數字,而是觀察整體美國經濟活力的重要參考。
如果你是投資人、交易者、或總經觀察者,建議每月養成閱讀非農報告的習慣,不只能掌握最新市場風向,也能讓你更有底氣判斷 FED 的可能動作。
關注股神GOD,我們帶你看更多股票市場相關資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