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台灣傳統製造業面臨紅色供應鏈與市場飽和挑戰的年代,能成功轉型的企業寥寥無幾。
蔡焜煌,智通科創的總經理,卻帶領一間老牌拉鍊廠從虧損谷底走出,重生為跨足AI與FinTech的數位企業。
他的故事不只是「企業轉型」的典範,更是一堂結合策略、人才與時機的商業課。
本文將帶你深入了解蔡焜煌如何從本業優化、併購資服公司GLN,到布局印度Finshell Pay,逐步打造智通科創的三大成長引擎。
第一隻腳:優化傳產本業,讓「宏大拉鍊」重生

智通科創的前身「宏大拉鍊」曾是台灣唯一掛牌的拉鍊廠,但長期虧損超過20年。
蔡焜煌於2020年接手後,並未選擇裁員,而是透過內部結構改革與薪資調整,重新激活員工士氣。
他將部門改為「自負盈虧制」,每個單位都需負責營收與成本,搭配薪資調升15%~20%,成功提升產線效率。
同時導入採購比價與供應鏈重整,使原料成本降低近30%。這些務實的管理手法,讓公司毛利率從9%躍升至56%,最終實現由虧轉盈。
蔡焜煌在採訪中表示:
「我沒有想靠裁員省錢,而是希望員工感受到公司要重新出發。」
第二隻腳:以GLN為核心進軍東南亞資服市場

蔡焜煌早在接手智通前,就觀察到資訊服務的潛力。
他看準馬來西亞的軟體公司GLN(Global Line Network),於2023年正式併購,將其納入智通體系,開啟第二成長引擎。
GLN專注於企業級軟體開發與ERP系統客製化,主要服務品牌包括 Lenovo、HP、TP-Link、Kamstrup 等國際客戶。
憑藉深度客製化與高效率的雲端解決方案,GLN逐步拓展至澳洲與紐西蘭市場,穩固智通在東南亞的立足點。
SaaS訂閱制與AI應用
蔡焜煌也積極導入 SaaS(軟體訂閱制)模式,建立穩定經常性收入。
他強調:「AI 是未來的核心驅動力」,因此GLN已開始研發智慧ERP與AI SCM等產品,讓企業用更少的資源完成數位轉型。
這項佈局讓智通科創不再只是硬體製造商,而是具備軟體開發與AI應用整合能力的科技公司。
第三隻腳:打造印度市場新金流平台
除了資訊服務,蔡焜煌更進一步鎖定金融科技領域。
2023 年,智通得標接手 OPPO 在印度的軟體平台,推出整合型 FinTech App「FinShell Pay」。
FinShell Pay 的布局與潛力

這是一個集合小額貸款、遊戲、支付、優惠券的全功能 App,目前已在超過 1.2 億支 OPPO 手機中預載,月活躍用戶超過 2500 萬人。
蔡焜煌特別看好其小額貸款功能,並著手申請 NBFC(非銀行金融公司)放貸執照。
此外,他也與華義合作成立「華智數位」,進軍印度手遊市場,首款遊戲預計於今年第三季上線。
這意味著智通科創已從硬體製造,跨足至 SaaS 與 FinTech 雙引擎,且以印度與東南亞為主要成長基地。
結論:從傳產思維到科技佈局
蔡焜煌的故事,證明了「轉型不是口號,而是一場長期戰略」。
他用穩健的管理、跨國併購與AI技術導入,讓智通科創從一間傳產老廠,變成擁有東南亞與印度市場的FinTech黑馬。
未來,隨著AI與金融科技進一步融合,智通的轉型故事仍在持續中,也為台灣傳產轉型提供了一個值得借鏡的藍本。
延伸閱讀
免責聲明
本文內容僅供一般資訊參考,所提及的企業名稱、人物言論與商業策略,皆根據公開資料與訪談內容整理,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商業保證。
文章所述未來計畫或市場預測具有不確定性,實際結果可能因多項因素而有所差異。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企業或技術細節,建議讀者參考官方資訊或諮詢專業顧問。







